Facebook人氣競賽支持網友特徵初探:
以Openfind開箱有禮活動為例
壹、前言
近年來網路行銷掀起風潮,許多業者利用社群網站分享性質,以獎品為誘因,號召網友揪團拉人投票,製造人氣與話題。然而網路投票按讚的公平性屢受質疑,即使各活動大多附有條款,聲明若有作弊行為,包含使用多重帳號、未填寫正確註冊資料、執行惡意點擊行為等,將取消會員參賽資格,爭議依然不絕,常導致主辦廠商信譽損失。如地圖日記2009年舉辦人氣王活動,遭網友檢舉獲獎者使用多重帳號作弊,逼使管理者更新網站管理機制,加入會員間信任度關係的計算,以減少社群為少數會員壟斷資源的問題。
針對不正當點擊推薦行為,Digg.com執行長Jay Adelson於 2007年表示,網友手動點閱與程式自動點閱的戰爭每天都在上演,網站管理員需面對人為刻意操作點閱的問題。Adelson認為,如果一個網站疏於管理,完全放任所謂人氣度來決定熱門話題,就會被網友濫用,使得網站走向變質,最終淪為惡質討論文章的集散地。
近日網路資安公司Openfind舉辦「開箱有禮」徵文活動,在facebook粉絲團上發表新電子郵件系統試用文,並獲得最多人按讚者,可獲得iPhone智慧型手機。活動進行中期,即有參賽者指控某參賽者開設人頭帳號,為自己的文章按讚,企圖獲取不法利益。當事人雖矢口否認,然而亦有人指稱,被指控的參賽者的支持網友,許多是完全沒有個人資訊及社交記錄的空白帳號,其身份真實與否頗受疑慮。網路上亦有人戲稱此類無任何紀錄的帳號為「無臉人」,並認為只要能掌握無臉人的票源,在網路人氣競賽中將無往不利。
本研究之目的,為檢驗網路人氣競賽中參賽者的支持人群組成,其無臉人比例是否異常,而無臉人比率是否會影響獲獎可能性。本研究定義「無臉人」為:個人資訊空白,除參與特定行銷活動外,幾乎無任何社交活動者。
貳、研究方法
一、 研究設計與對象
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,探討Facebook上盛行之以獎品做誘因,號召網友按讚的行銷活動中,競爭優勢者的網友組合成份與特徵,並進一步討論網路人氣募集活動中的網友資料異常現象。調查日期為2011年3月30日下午七時,收案條件為Openfind「開箱有禮」活動人氣前三名的點擊按讚者,共計617份資料。
二、研究工具與步驟:
本研究根據Facebook上的公開資訊收集資料,由Openfind粉絲團頁面上舉辦之「開箱有禮」徵文活動,挑選出前三名網友按讚數量最多者,點擊觀察按讚者名單,並根據頭像之有無、個人資訊之充實與否,作為網友特徵分類依據,並進行統計分析。
研究者先觀察各參賽者文章的按讚網友名單中人物照片是否空白,若是,則登錄為「無顯示圖片」,以此作為第一步篩選;之後進入該人物帳號頁面,觀察其個人資料與塗鴉牆資訊,若資訊完全空白或僅有「說openfind讚」,則登錄為「無個人資訊」,即本研究定義之無臉人。
三、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
研究者將所收集資料逐一編碼,以EXCEL建立資料,SSP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,包括百分比和卡方檢定。研究者使用卡方檢定鑑定各組參賽者按讚支持的網友「無臉人」組成比例是否有顯著差異,若p值小於0.05,則視其差異達統計學上之顯著水準。
參、研究結果
一、 研究樣本網友為無臉人之比率及分佈:
在共計617次按讚紀錄中,有108個讚為無臉人所按,佔17.5%。而三組參賽人馬所獲得的按讚名單中,參賽者A獲得108位無臉人按讚,佔其全部名單的44.6%(註一),而參賽者B與參賽者C的按讚名單中沒有無臉人,占0%,如表1、圖1。
註一: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。3月29號之後,參賽者A新增按讚名單中還是有不少沒有個人照片的帳號,但這些新按讚的無頭像帳號,有志一同地鎖住自己的個人資訊,此類帳號共計25個。但因為研究定義的無臉人非常嚴格,如果是因為個人隱私設定不能看到他的近況,就不編碼為無臉人。即使如此,統計分析結果仍是相當明顯,不影響整體結果。
|
個人資訊 |
總和 |
||
有 |
無 |
|||
參賽者組別 |
A |
134 |
108 |
242 |
B |
242 |
0 |
242 |
|
C |
133 |
0 |
133 |
|
總和 |
509 |
108 |
617 |
表1:參賽者組別與按讚者無個人資訊者人數之交叉表
參賽者A
參賽者B
參賽者C
圖1:各參賽者組別中按讚者無個人資訊者之比率
二、以卡方檢定測試各組間是否有顯著差異
本研究以各「參賽者」對按讚名單中出現「無個人資訊」之網友比率進行卡方檢定分析,因p值皆為0.000,顯示各參賽者文章獲得無臉人按讚的比率差異,已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水準,如表 2。
故研究者可下結論,按參賽者A「讚」的網友中,其無臉人的組成比例,顯著高於其他兩組。
卡方檢定 |
||||||
|
數值 |
自由度 |
漸近顯著性 (雙尾) |
精確顯著性 (雙尾) |
精確顯著性 (單尾) |
點機率 |
Pearson卡方 |
202.865a |
2 |
.000 |
.000 |
|
|
概似比 |
239.632 |
2 |
.000 |
.000 |
|
|
Fisher's精確檢定 |
229.985 |
|
|
.000 |
|
|
線性對線性的關連 |
153.671b |
1 |
.000 |
.000 |
.000 |
.000 |
有效觀察值的個數 |
617 |
|
|
|
|
|
a. 0格 (.0%) 的預期個數少於 5。 最小的預期個數為 23.28。 |
||||||
b. 標準化的統計量是 -12.396。 |
表2:各組參賽者中無臉人比率之卡方檢定。
肆、討論
目前參賽者A的票數居於領先,故研究者可得出結論,擁有越多無臉人朋友,在人氣競賽中獲勝機率越高。
本研究針對617個樣本進行檢視,標定108個讚為無臉人所按,佔全體按讚數量的17.4%,然而這些無臉人所按的讚,卻全部集中於一位參賽者身上,顯然並非正常現象。研究者推測高無臉人出沒現象較可能的原因,歸納以下三點:
1、組織規範:特定參賽者可能出身神秘組織,此組織嚴格要求成員除姓名外,不得洩漏照片、經歷、意見發表等資訊。因援助同伴,此組織動員成員上Facebook參與行銷活動,但除了此活動外,組織成員仍被規定不得留下任何蹤跡,故出現無臉人現象。
2、家庭因素:參賽者可能出身一感情深厚、聯繫緊密之大家庭,此家庭人數上百,然成員平日不用facebook,當家族某位子弟需要人氣,各房人馬鼎力相助,紛紛註冊帳號幫忙,然而因為平日無使用習慣,故缺乏個人資訊。
3、造假。
網路人氣競賽之本質,乃在規則要求下,進行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比賽,令網友分享自己最驕傲的一面,產生直接互動與訊息回饋。廠商在活動中除獲得人氣,還可接收第一線的使用者反應,以利進一步行銷與產品服務改進,可見互動活潑、樂於發表意見的參與者,才是活動舉辦者最重要的資產。
若無臉人現象盛行,主辦單位空有人氣數字,卻無實質回饋,對於日後發展有害無益,更別說由此衍生的爭議、媒體報導甚至訴訟,更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果。尤其此「開箱有禮」活動為資安廠商所舉辦,若活動平台充斥一堆身份不明的帳號,難免令人質疑其專業能力,對其產品印象打了折扣。
伍、研究限制與展望
本研究之資料取得,完全基於facebook平台上之公開資訊。然而要判定網路人氣競賽的參與者身份真偽、資料翔實與否,仍須管理者介入調查,以及使用者的主動公開資訊。本研究因管道有限,推論有其限制,還待日後研究者繼續努力,探索此一網路界的新興現象。